[摘要]《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發布,榆林被確定為全國31個成長型城市之一。這是近年來榆林被納入的第15個國家級規劃。...
陜西傳媒網-陜西日報訊(記者 張錦國 通訊員 志誠 東榮 王軍)歲末年初,《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發布,榆林被確定為全國31個成長型城市之一。這是近年來榆林被納入的第15個國家級規劃。
早在1998年,榆林就成為了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這是涉及該市的第一個國家級規劃。隨后的15年里,將榆林納入的15個國家級規劃相繼出臺,其中綜合性規劃有《呼包銀榆經濟區發展規劃(2012—2020年)》《呂梁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2011—2020年)》《京津風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規劃(2013—2022年)》《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陜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以及《全國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規劃(2013—2020年)》等7個。專項性規劃有8個:原國家計委批準榆林成為國家級能源化工基地;國務院批準榆林高新區升級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務院批準神府經濟開發區(榆神工業區)進入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榆神工業區還被確認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發改委、環保總局等6部委將榆林市列為全國第二批循環經濟試點市;國家科技部批準榆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晉升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國家發改委等12部委印發《全國物流園區發展規劃》,把榆林列入國家布局的二級物流園區;文化部批準我省設立的國家級陜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也涉及榆林;國家能源局等公布的“國家首批綠色能源示范縣”建設名單中,該市定邊縣“榜上有名”。
這15個國家級規劃從頂層著眼榆林,給榆林的發展規劃了“路徑”,在這些規劃的引領指導下,榆林因地制宜制定出臺一系列跨越發展的銜接配套措施,使規劃提出的一項項政策逐步得到貫徹落實,榆林已位列全省經濟總量第二位,成為全國產能第一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