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陜北名人】你知道哪些?驕傲陜北,邀您報道 貂禪 貂蟬——在米脂城西杜家石溝艾好灣村,有一個“貂蟬洞”,三國時的貂嬋,就出生在這個地方。貂蟬和西施、王昭君、楊玉環一起,被譽為中華“四大美女”。傳說...
【陜北名人】你知道哪些?驕傲陜北,邀您報道

貂禪
貂蟬——在米脂城西杜家石溝艾好灣村,有一個“貂蟬洞”,三國時的貂嬋,就出生在這個地方。貂蟬和西施、王昭君、楊玉環一起,被譽為中華“四大美女”。傳說貂嬋母親分娩時,正值盛夏,蟬鳴陣陣,一只銀貂躍入產房,故將女兒起名貂蟬。貂蟬長得百媚千嬌,長大后被一名征北將軍帶到京城洛陽,送給司徒王允做使女。王允為除奸臣董卓,巧設連環計,貂蟬深明大義,甘愿獻身,周旋于董卓和呂布之間,使呂布憤而殺了董卓。貂蟬為國家千秋江山賭青春的美名便流傳千古。
宇文愷
——(公元555-812年)夏州朔方〈靖邊縣白誠子)人,隋朝著名建筑家。曾任營造東都的副監、拜工部尚書。設計管建過隋新都大興(今西安)、東都洛陽,開鑿西安到潼關的廣通渠,決渭水連黃河,以通漕運。造過“馬上刻漏”等多種記時器具,撰有《東都圖記》、《明堂圖議》、《東宮典記》和《釋疑》等書。
楊繼業
——(?一公元986年)麟州新秦(神木楊城)人,北宋名將。曾領兵大敗遼兵,威震四方,號稱“楊無敵”。后在令山西北部作戰,重傷被俘,絕食而死。
韓世忠
——(公元1089-1151年)綏德縣砭上村人,北宋名將屢建戰功。宋紹興十一年(公元1141年)授樞密使。岳飛父子蒙冤入獄后,他面詰秦檜:“‘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晚年辭官居閑。死后追封為蘄王。其夫人梁紅玉為我國古代著名的巾幗英雄。
李顯忠
——(公元1109-1177年) 南宋名將。綏德軍青澗(今陜西清澗)人。初名世輔,字君錫,一作公弼。出身將門。果敢有謀,號稱“萬人敵”。17歲投軍抗金。建炎四年(1130),被迫降金,以鄜延路兵馬副都監鎮守邊寨,屢敗西夏軍。后遷知同州。紹興八年(1138),設計俘金元帥右監軍完顏杲(撒離喝),歸宋途中,因追兵所迫將其放還。后全家200余口為金軍所害,被迫投奔西夏。次年還宋,高宗賜名顯忠,授樞密院都統制。十年,金朝背盟攻宋,顯忠以三京招撫司前軍都統制率部屢敗金軍,拜保信軍節度使。十八年,因建策恢復中原,忤權相秦檜,被排擠降官賦閑。二十九年,任殿前司選鋒軍都統制。三十一年,改任建康府御前諸軍都統制。采石之戰后,率精兵萬余乘勝渡江,收復淮西諸郡,以功授太尉。孝宗即位后,兼權池州御前諸軍都統制。
韓彥直
——(生卒年不詳)字子溫。綏德(今陜西綏德)人。出身將門。父親韓世忠(1089一1151)是南宋抗金名將。歷任工、刑兩部尚書,吏政大治,功績斐然。其名著《橘錄》是我圈第一部柑橘專著。后進龍圖閣學士、光祿大夫。
馬汝驥
——(公元1493-1545年)綏德縣人,明代文學家、名臣。官至禮部右侍郎兼翰林侍讀。為官清廉正直,敢于直犯龍顏。曾參與編修《武宗實錄》,所著《西之集》被選入《四庫全書》。死后,世宗親賜祭文,謚文簡,贈尚書。
李自成
李自成(1606-1645),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原名鴻基。稱帝時以李繼遷為太祖。世居陜西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一說家中非常富裕),曾為銀川驛卒。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后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八年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聲望日高。次年高迎祥犧牲后,他繼稱闖王。十一年在潼關戰敗,僅率劉宗敏等十余人,隱伏商雒叢山中(在豫陜邊區)。次年出山再起。 十三年又在巴西魚腹山(腹一作復)被困,以五十騎突圍,進入河南。其時中原災荒嚴重,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散布“迎闖王,不納糧”的歌謠。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農民戰爭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同年,在河南汝州(今臨汝)殲滅明陜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由于起義軍領袖犯了勝利時驕傲的錯誤,迫害吳三桂的家屬。逼反吳三桂,滿清貴族入關,聯合進攻農民軍。他迎戰失利,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陜西抗擊。永昌二年(1645年)在湖北通山九宮山考察地形,李自成神秘消失,李自成余部降清后,又反叛滿清,繼續抗清斗爭
王嘉胤
——(?一公元1631年)府谷縣人,明末農民起義初期領袖。崇禎元年(公元1628年)因年荒無食,率眾起義,轉戰陜.甘、晉。高迎祥、張獻忠皆為其部下。崇禎四年(公元1631年)被叛徒殺害。李自成——(公元1606-1645年)米脂縣李繼遷寨(現屬橫山縣境地)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崇禎二年(公元1629年)起義,后為闖王高迎祥部下勇將。高犧牲后繼稱闖王,率軍百萬。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次年正月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永昌二年(公元1645年)在湖北九宮山被地主武裝殺害。
張獻忠
——(公元1606-1647年)定邊劉渠村人,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崇禎三年(公元1630年)在米脂起義,自號“八大王”。初屬王子用部,后自成一軍,轉戰豫、陜、鄂、皖等地。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取四川稱帝,號大西國,后清兵南下,他引兵拒敵,中箭身亡。
馬守應
馬守應——〈?一公元1644年)綏德縣人,回族,明未農民起義將領。崇禎初年率眾起義,為三十六營和十三家首領之一。率眾數萬,轉戰秦、晉、皖、湘等八省,歷時l6年。他時而與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軍聯合,時而獨立為營,攻克近百城。后病故疆場。他是我國少數民族起義將領中的佼佼者。
趙良棟
——(公元1621—1697年)定邊縣安邊鎮人,清著名將領,以功晉級云、貴總督加兵部尚書。病卒,康熙帝諭“良棟偉男子,卓有功績……”謚襄忠。
柳青
——(公元1916一1978年)吳堡縣張家山鄉寺溝村人。原名劉蘊華,現代著名小說家。抗戰時期開始了文學生涯,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地雷》、《犧牲者》、長篇小說《種谷記》、《銅墻鐵壁》、《創業史》(第一、二部),中篇小說《狠透鐵》,散文特寫集《皇甫村的三年》和《柳青小說散文集》等。
楊增占
——(公元1918-1964)全國勞動模范。橫山縣粉房臺鄉人。1957年在擔任榆林縣農林水牧局長期間,提出“興修水利,治理沙漠,開發榆東渠”的方案,并創造性地提出“引水拉沙,開渠造田”的計劃。歷經一年多苦戰,修成了長達35公里的“沙漠運河”榆東渠,征服了600多個沙丘,形成500多個自然海子,200多個人工池塘,造田28萬多公頃。1958年出席了全國群英會,1964年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高崗
高崗(1905-1954),男,陜西省橫山縣武鎮鄉高家溝村人;原名高崇德,字碩卿;貧苦農民家庭出身。陜甘邊革命根據地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2月在中共七屆四中全會上因同饒漱石進行分裂黨、篡奪黨和國家最高權力的陰謀活動受到揭發和批判,1954年8月17日自殺身亡;1955年3月中共全國代表會議通過決議,開除其黨籍,撤銷其黨內外一切職務。
龐國興
——(公元l940-1965年)子洲縣裴家灣鄉龐家溝村人。1960年入伍后,被評為神槍手、投彈能手、生產標兵。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62年參加邊界自衛反擊戰,榮獲“全國戰斗英雄”稱號。1964年當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65年9月在軍訓中不幸殉職,年僅26歲。
路遙
路遙——(公元1949—1992年),清澗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歷任陜西省作協副主席、主席。路遙出身貧寒,但志向高遠,先后創作了《在困難的日子里》、《驚心動魄的一幕》、《黃葉在秋風中飄落》、《人生》、《平凡的世界》、《早晨從中午開始》等小說。其中《人生》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并被拍成電影,風靡全國。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成為陜西文學界的一大驕傲。《平凡的世界》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深情地關注了普通勞動者的命運,體現了路遙一貫的創作特色,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巨著。 1992年11月17日,因肝硬化,路遙不幸英年早逝。欣慰的是,他給后人留下了《路遙文集》。從這個意義上說,路遙本身又超越了死亡。他在無中尋到了有,在死中得到了生,在終結中找到了開始
張維迎
張維迎,2002年至今北京大學校長助理,2006年至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經濟學教授,北京大學網絡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和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長。1959年出生于陜西省吳堡縣,1982年西北大學經濟學本科畢業,1994年獲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84-1990年曾在國家體改委工作。在牛津大學讀書期間,師從諾貝爾獎得主James Mirrlees教授和產業組織理論專家Donald Hay,主攻產業組織和企業理論。致力于推動中國大學體制的改革、特別是商學院教育體制的改革。2003年北京大學教師體制改革方案的主要設計者。1999年開始任學院副院長。2005年任學院常務副院長。2006年9月8日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